首页

恋丝女王

时间:2025-05-29 07:55:00 作者:中欧班列“东通道”新建绥芬河隧道正式贯通 浏览量:99423

  中新网阆中11月24日电(王爵 李奎)24日上午,在四川省阆中市落下闳大剧院广场,随着发令枪响,2024阆中古城马拉松如约而至,来自国内外1.56万名运动员激情开跑。

2024阆中古城马拉松激情开跑。任冠金 摄

  作为中国田径协会技术认证的体育赛事,2024阆中古城马拉松以“穿山·跨江·越古城”为主题,设置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和欢乐跑(5公里)3个比赛项目。参赛人数1.56万人,选手来自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甘肃等22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此外还有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的外籍选手。

  经过激烈比拼,来自重庆的赵浩以2小时22分01秒的成绩获得全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来自南充的选手吴杰以2小时52分47秒的成绩获得全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来自南充高中的高三学生阿能此呷获得半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来自四川成都的易胜蓝获得半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

  “我一直喜欢跑步运动,这次在阆中参赛,更是一个挑战,人生价值的又一次实现。”阿能此呷欣喜地说道。

  “我来自山东,第一次来阆中,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24日上午,一身运动装的马拉松爱好者何城超越自我,跑完全马。这一程,他和其他选手一样,脚踏的是平坦舒适的赛道,眼看的是嘉陵江的自然之美,体会到的是古城的文化之美。

选手们奔跑在古城赛道里,体验古城文化魅力。任冠金 摄

  2024阆中古城马拉松,赛事的线路设计颇有新意,运动员在落下闳大剧院广场起跑后,沿阆水东路一路向前,途经华光楼码头、犀牛广场、张飞庙、中天楼至一桥,再跑过阆中火车站、阆中市人民政府广场,全程和半程马拉松终点为落下闳大剧院、欢乐跑终点为西城1966广场。

选手冲向终点。任冠金 摄

  “本届马拉松赛道设置的最大亮点是‘穿山·跨江·越古城’。”阆中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王小平介绍,通过对赛道进行优化,由“一江两岸”经典线路和古城路线组成,沿途串联起阆中古城优美生态风景、著名历史文化地标,充满观赏性、趣味性及挑战性,实现了现代都市与历史古城的梦幻穿越、体育和文旅的完美融合,让选手们体验运动竞技之乐的同时,全面感受“阆苑仙境”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

  据了解,阆中古城马拉松自2017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以优质的赛事执行、特色的赛道设计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长跑爱好者的踊跃参赛和一致好评,阆中马拉松被评为“最美赛道特色赛事”,赛事口碑逐年攀升,已成为阆中体育文化的一张名片。

  阆中市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风介绍,借马拉松赛事,赋能阆中旅游、惠及全体跑友,阆中将借势开启“宠客”模式,推出一系列参与性强、趣味性浓的文旅活动和优惠政策。赛事当天,阆中古城景区安排了张飞巡城、秀才赶考等丰富的民俗活动,让参赛选手及游客欣赏精彩的文艺表演,领略阆中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悉,本次赛事活动由四川省田径协会、阆中市人民政府主办,阆中市教育和体育局、阆中市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防范AI诈骗需有新解

展望龙年,戴秉凡表示,继去年举办南半球第三届妈祖巡游后,今年将继续举办第四届妈祖巡游活动。“‘妈祖信俗’历经千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是海外华人的民族文化象征,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戴秉凡说。(完)

1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910元 上调8个基点

时代的关注聚集点在哪,网络法治发展的关切点就应该在哪。在全世界关注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作为亮点之一的网络法治论坛,就设置了“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与世界网络法治前瞻”等议题,引来各国嘉宾的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技术运用和创新空前活跃,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也给网络法治提出了新的考题。弘扬宪法精神,不仅要守正,更要创新。从乌镇传来的声音和理念,折射出新时代网络法治发展的实绩。

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 “委员通道”聚焦热点话题 亮点纷呈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20日05时至22时降水量(毫米):全市平均2.7,最大房山蒲洼7.1,最大小时降水强度门头沟东山村2.4毫米/小时(20日21时-22时);城区平均(朝,海,丰,石,东,西)3.5,城区最大丰台鹰山公园5;西北(延,昌)1.4,东北(密,顺,平,怀)0.5,西南(门,房)3.9,东南(通,大)3.6。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年底,自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105款国产游戏版号,成为版号发放常态化以来,单次审批数量首次突破百款。2023年发放游戏版号共1075款。

超级飞侠

“提高产能首先要从种苗繁育上下功夫,筛选抗病性更好的优良品种。”薛茂富说。多年来,中国专家将从国内带来的木薯品种进行种植试验,选育出3个适宜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的高产抗病木薯品种,比当地品种产量提高数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